yl6809永利官网

《解放日报》整版刊登文章介绍我院师资队伍建设情况

发布时间:2020-09-06 0:00:00浏览次数:4714

 2013年7月20日出版的《解放日报》在四版以“让这里的教师成为闪亮的那颗星”为题刊登文章,介绍yl6809永利官网师资队伍建设纪实。

全文如下:

                 让这里的教师成为闪亮的那颗星
                   ——yl6809永利官网师资队伍建设纪实

专访篇

架构师队体系,打造“健康骨架”

——专访yl6809永利官网院长杨秀英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对一所学校来说,要想提高教学质量,必须不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为了提升人才培养质量,yl6809永利官网着力探索实施 “教师培养工程”,激励教师成长,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教师无论在什么岗位上,都对职业生涯发展充满希望,发散自己的光和热。

yl6809永利官网院长杨秀英介绍,由教师业绩、职称、学历、年龄等要素决定,学院师资队伍分成四类: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青年教师、普通教师。 “学院的师资队伍架构就像人体骨架。”杨秀英说,如果拿人体打比方,只有骨架还是不够的,有血有肉才能构成健康的 “人”。因此,学院遵循人才成长规律,精心搭建 “骨架”,针对不同类别教师采取不同的培养方式,通过相关制度、政策、机制和措施组成人体的神经、血液和肌肉,使得教师队伍全面成长。

目前学院教师队伍构成是:专业带头人6名,骨干教师27名,双师型教师115名,青年教师97名,兼职教师54名,初步形成一支以专业带头人为导航、骨干教师为核心、青年教师为主体、专兼结合的双师结构教学团队。

“从纵向来看,要搭好学院教师队伍骨架;从横向来看,每一名教师都有使用、培养、评价、再聘用等过程,过程中不断流动构成循环体。”学院通过6大举措对教师进行培训培养,即教师赴企业实践锻炼、国内外考察培训、教育教学能力提升、科研能力提升、社会服务能力提升等。

对于不同类型教师,培养侧重点不同。学院的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等,优先被安排参加国内外进修、学术会议或专业考察活动,优先聘任为高一级专业技术职务并可享受每月额外的绩效奖励等。对于青年教师培养,学院注重以老带新,通过教学技能培训、说课比赛,组织教师赴企业实践锻炼,参与技术应用研发,使得他们在职业教育领域深入学习、理解,提升执教能力。学院推出科研项目管理办法、科研工作考核办法等,给予纵向科研项目1:1的配套经费,不提取横向科研项目管理费,给予横向科研项目承担者相应的激励,营造宽松的科研环境,鼓励教师承接企业的技术服务、技术开发、技术咨询等项目,跟踪了解相关专业领域的新技术、新工艺,从而改进教学内容。

杨秀英认为,无论是学院 “搭骨架”,还是横向培养、评价教师等,都不能是职能部门“拍脑袋”随意设置,而应该根据企业和岗位需求, “量身订做”师资队伍建设规划等,体现教师的共性和特性发展特点,让每一名教师成长有奔头,在学院 “如鱼得水”。

教师故事篇

他们的成长,不一样的精彩

学院的制度和政策设计,为教师成长搭建良好平台。针对教师的个性化发展,给予他们不同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许多教师借助学院转型内涵发展契机,在国家骨干院校建设、085建设工程、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国际水平专业教学标准开发等工作中脱颖而出,成长为学院的中流砥柱,成就了个人“职业梦想”。

胡国胜是学院2008年引进的人才,曾主持或参加多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0年,学院申报国家骨干高职院校立项建设单位,胡国胜紧紧抓住“物联网”这一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大力推动计算机网络技术等重点专业建设,推进课程体系改革和教法创新。

胡老师的教学内容来源于企业工作实践,推动建立了多个产学结合工作室,如与企业合作设立“景格工作室”,根据学生个性专业设“特长生工作室”,结合多媒体计算机技术设立“学生就业创业工作室”等。

他在学院大力推动物联网技术应用,在校园内将校园车辆管理、门禁技防技术、一卡通技术等应用物联网技术。胡老师还总结经验体会写成了教材或专著,其中《信息安全基础》于2011年被教育部高职高专计算机教学指导委员会评为优秀教材。由于参与企业教学产品开发,近两年他获得3项物联网专利。胡国胜本人也成为上海市级教学名师,学院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带头人,所带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教学团队荣获上海市市级教学团队称号。“我这个移植的园丁在这里能迅速扎根生长,全赖学院这片沃土。”胡老师的眼神里流露的是一片真挚。

2003年,当邵瑛从企业到学院任教时,还是一名新上岗的普通老师。随后的教师生涯,在完成教育教学、技能实践培训任务的同时,学院安排她去复旦大学做访问学者,赴德国职业院校研修,到中国台湾考察先进职教理念,赴知名企业实习实践。几番历练,几多磨难,她的职教理念不断刷新,执教能力大幅提高,由她主持的《典型传感器应用》课程成为上海市级精品课程,所带领的“应用电子教学团队”被评为上海市级教学团队,自己也成长为学院专业带头人。

在学院与Google公司持续的深度合作中,她积极参与Google大学合作项目,主持谷歌公司的“开放共享课程”建设及 “创新项目”开发课题,还作为主讲教师在2012年、2013年全国高职院校Android移动应用技术师资培训中,为全国近20所共计300余名教师授课。由于在项目建设和人才培养方面的突出表现,邵瑛老师荣获Google公司金牌教师称号。“感谢我们所处的时代,学院的发展轨迹就是我成长的历史,是学院重塑了我。”邵瑛感慨地说。

李元元是位工作有热情,有冲劲的年轻教师。当李老师硕士毕业走上学院讲台时,人力资源部门和所在专业系就根据他的专业背景及专业特长,结合学院的专业发展规划为他量身制订了发展目标,因势利导,积极培育。

早在骨干院校申报之初,学院吸收他为申报立项团队成员,让他全程参与专业建设方案的制定,承担后续多个建设项目任务,安排他参与精品课程建设和课程教材的开发。为增强他的实操能力,学院又多次安排他作为技能大赛指导教师,带领竞赛团队参加各级各类技能大赛,从实战中强化对专业课程、实践技能和教授方式的理解。同时,为借鉴他山之石,用国际化眼光推动专业课程改革和教育教学方法优化,学院多次安排他出国研修,借以比较吸收发达国家先进职业技术教学经验。

李元元主持的《光传输系统运行与维护》、《综合布线技术》两门课程均成为上海市级精品课程,其作为主要编著人完成的《光传输系统运行与维护》、《综合布线技术》两门课程教材已公开出版发行。“实践出真知,实践长才干,高职教师只有走出书斋,融入院校建设的实际,才能成为名符其实的高职老师。”这是李元元的切身体会。

方林中是个爱钻研的老师,他借助学院搭建的科研平台从原来一名普普通通的教师,一步步成长为引领专业建设发展的专业带头人。

方林中的成长植根于校企合作中,他经常深入企业一线,开拓横向合作项目,先后与上海自动化仪表股份有限公司完成了“膜片张紧与校验装置”和“电容配对装置”两个项目的研发运用,与上海发阳精密仪器有限公司完成了“粗糙度测量仪机械部件设计与加工”项目研发,与上海理工大学完成“快速签章机开发”等课题。他还抓住学院申报上海市自动化设备维修维护实训基地建设项目契机,完成了《自动线安装与调试》市级精品课程建设。

方老师推动整合校内实践基地——实训教学基地建设,带领团队建成电气控制技术中心、自动化技术中心和数控技术中心,为教师参与应用研究、产品研发、技能训练提供平台。他作为领衔人,利用与企业良好的互动,联合申报“上海市自动化设备产学研践习基地”获得成功,他率领的机电一体化技术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教学团队被评为上海市级教学团队。“校企合作为高职院校师生接地气、增能量,让我们大有作为。”方林中对校企合作的益处有着深切体会。

邱洋是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成长起来的青年教师。2010年,学院为了利用大赛培养青年教师,以赛促学、促教、促训,对邱老师等一批年轻教师委以重任,让他们承担全国职业技能大赛培训工作,希望借实战来锤炼提高教育教学能力。

邱洋负责计算机网络应用赛项培训工作,他克服困难,近三个月与学生同吃同住,带领团队教师和参赛学生一起在实训室拼搏奋战。功夫不负有心人,团队在上海市14支队伍中拼得第一名,取得代表上海市参加全国决赛的资格,并获团体三等奖。初次磨练让他进一步了解到企业一线对网络专业的应用要求,增强了教学工作和专业建设能力。2011年,他和团队成员再接再厉,在信息安全赛项中又率队从上海市21支参赛队伍中脱颖而出取得第一名,进而在全国总决赛中捧回了团体一等奖佳绩。2012年为了发挥以点带面作用,学院又把网络应用和信息安全这两个赛项的培训工作交给了以邱老师为首的团队,这一年两个赛事的队伍都获得了奖项,分别是一等奖、二等奖和三等奖各一个。

三年不断上台阶,邱洋说:“是学院的信任给了我信心,是全国技能大赛给了我展示的舞台,感谢学院,感谢大赛”。

身形看来有些娇小的张迎春内心蕴藏着极大能量。2003年,张老师研究生毕业后,应聘到学院被安排讲授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高职课程怎样上?高职学生如何教?她感到压力很大。在老教师带教同时,学院各类培训、研修计划逐一落实,张迎春和很多新教师一样,被学院安排到掌握前沿技术的思科网络学院、EMC公司、H3C培训等知名一线企业学习,培训研修中她多次获得肯定。

之后,学院安排她到加拿大研习北美先进职教理念、教学方法,到华东师范大学做访问学者,把科学研究和教学研究结合起来,在团队共同努力协作下,《Linux服务与安全管理》被评为上海市精品课程,她个人也被评为上海市级教学名师。当看到自己培养的学生如今也成长为指导学生取得优异成绩的团队成员时,她倍感欣慰。回顾走过的成长道路,张老师感触颇深:“做任何事情都必须扎根于脚下,个人的梦想和追求才有实现的可能。我从‘校门’到‘校门’,如果不是学院给我补上企业这一环,恐怕自己很难适应高职教育要求,更不可能取得今天的成绩”。

王荻是一名对高职校企合作有着较深理解并积极践行的普通教师。当职教界首提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项目化教学法”而大力改革传统教学模式时,王荻是第一批将这种教学法应用到实际教学活动中的教师之一。

他根据企业生产实际,把教学内容细化成一个个小任务,其所设置的任务均源于企业一线的真实项目,强化知识的针对实用,突出学生的技能培养和创新思维培养。王老师按照新的教学理念开发了《三维图像设计(3dsmax)》课程,被评为上海市级精品课程。

在学院帮助下,他牵头与水星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景格科技有限公司等共建学生工作室,成为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培养人才的又一典范案例。一名有过景格工作室经历的毕业生说,像项目管理、成本运营、关键环节(技术)、企业文化等都是在工作室实践时了解掌握的,经过工作室的培养,到企业后就可直接参与项目开展,融入对接没有问题。王荻老师则想得更远,他希望在学院支持下,通过工作室培养出学生自己独立创业的团队,承揽相关公司的外包项目,把它建成学生创业的孵化器。他说,“我是在学院这个巨大的孵化器里成长起来的,我希望我能创建孵化器来孵化学生,为有创业梦想的学生助力加油”。

版权所有©yl6809永利(中国)有限公司官网   Copyright © 2007-2020. All Rights Reserved